代表性 教研成果 | 一流课程建设: 1. 吴巧云. 《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》,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(2023年) 2. 吴巧云.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, 省级三等奖(正高组)(2022年)3. 吴巧云. 湖北省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, 省级三等奖(2022年) 教学成果/优秀奖: 1. 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 2022 (2/8). “三位一体+五维协同+闭环监管”的土建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. 指导学生获奖(省级及以上): 1. 2024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“赛项一BIM数维设计建模”团队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 2. 2024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线上至尊挑战赛“赛项一BIM数维设计建模”团队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; 3. 2024年指导本科生获第六届湖北省高校“与绿同行”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三等奖1项; 4. 2023年指导本科生获第五届“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”三等奖1项; 5. 2023年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,项目名称:一种自适应变刚度三维隔震/振装置; 6. 2023年指导本科生获“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”一等奖; 7. 2023年指导本科生获“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D赛道”二等奖; 8. 2022年指导本科生获第九届湖北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、最佳制作奖1项; 9. 2022年指导本科生获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,项目名称: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建筑物监测系统;(结题优秀) 10. 2021年指导本科生获第八届湖北省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 |
代表性 科研成果 代表性 科研成果 | 学术奖励: 1. 吴巧云(1/10), 塔楼建筑减隔震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, 湖北省人民政府, 科技进步, 省部二等奖, 2023.2. 2. 吴巧云(2/10), 多源固废协同制备低碳混凝土关键技术及应用,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,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, 二等奖, 2023.12. 3. 吴巧云,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, 科技创新青年奖, 2024.12. 4. 吴巧云(4/14), 土木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, 湖北省人民政府, 科技进步, 省部一等奖, 2014.12. 学术专著: 1.吴巧云, 国巍, 吴应雄. 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前沿丛书:塔楼建筑地震破坏机制及减隔震控制技术.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 2023.10. 2.吴巧云, 丁兰. 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前沿丛书:周期结构弹性波传播特性及其应用.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 2024.9. 学术论文: 1. Qiaoyun Wu(#), Zhifeng Xu(1,*), Peishan Xu, Wenxuan Zeng, Xuyong Chen(2,*). Optimal design for rubber concrete layered periodic found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approximate of the band gaps and the mapping relations.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. 2024, 23(3):593-608. 2. Qiaoyun Wu(#), Renshang Li, Cheng Zhao(*), Xuyong Chen, Di Wu. Concept and behavior of a novel long-period isolation bearing with variable stiffness. Measurement, 2024, 229: 114456. 3. Lan Ding, Biao Ding, Qiaoyun Wu(*), Hongping Zhu. Flexural wave propagation in double-beam system interconnected by local resonators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.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, 2023, 149(2): 04022101. 4. 吴巧云(#),刘梓良,陈旭勇,许峙峰(*). 嵌于CAD系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及其应用. 铁道工程学报, 2024, 308(5): 79-86. 5. 吴巧云(#), 王宏伟, 冯海, 黄映红, 荆国强, 丁兰(*). 基于频率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损伤识别研究. 振动工程学报, 2024, 37(7): 1230-1238. 主持项目: 1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面上项目,52478319,多重准零刚度局域共振板的低频宽带多模态减振机理及减振效应,2025-01至2028-12,在研,主持 2.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,杰出青年项目,2023AFA03,人群-环境-地震耦合作用下综合交通枢纽变刚度三维复合隔振/震研究,2023-06至2026-06,在研,主持 3. 湖北省级有关人才计划项目,鄂组函[2021]10号,2021-2023 4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面上项目,52078395,交通综合枢纽结构多频段三维复合隔振/震系统的力学模型及减振效应研究,2021-01至2024-12,结题,主持 5. 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,重点研发子任务,下文号武科[2023]98号,水泥基建筑垃圾碳化重构及资源综合利用,2023-06至2025-06,在研,主持 发明专利: 1. 中国发明专利. 吴巧云, 代健州, 潘伟杰. 一种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动响应的控制方法. 专利号:ZL201610382130.5. 2. 中国发明专利. 吴巧云, 肖诗烨. 一种用于对称双塔楼结构间Maxwell阻尼器优化参数的确定方法. 专利号:ZL201910117428.7. 3. 中国发明专利. 吴巧云, 何宛澄, 肖诗烨, 王涛, 潘伟杰, 代健州. 一种基于地震碰撞易损性确定防震缝宽度的方法. 专利号:ZL201711165286.9. 4. 中国发明专利. 吴巧云, 贾春玉, 陈旭勇.一种自复位变阻尼变刚度粘弹性及摩擦复合阻尼器. 专利号: ZL202110115407.9. 国家知识产权局 5. 中国发明专利. 吴巧云, 李仁赏, 马长飞, 荆国强, 陈旭勇. 一种自适应变刚度三维隔震装置. 专利号: ZL202110776473.0 |